小网格实现大作为
小网格实现大作为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太白湖新区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坚持一切服务于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以深化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抓手,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为基础,按照“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的要求,搭建小网格,破解大难题,在全区上下营造了“维稳工作网格化、大家都来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不断增多。如何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矛盾,做好群众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落实网格化管理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网格化管理是加强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演变,使社区和村居层面,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划网格,明责任,使“大量的社会人”变成“一个一个社区人”,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拉近服务距离。
(二)网格化管理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需求。传统管理模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传导机制,影响了社会管理防控的纵深开展。网格化管理,突出强调“面对面”,突出了干部下移、力量下沉,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入户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是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实施网格化管理,在群众中发现问题,在基层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
(三)网格化管理是我区和谐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区地处老城郊结合部,社会矛盾交织并存。加之近年来开发建设,征地拆迁利益矛盾集中。多年来,影响稳定的因素既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城市拆迁中的失房居民、农村征地中的失地农民,又有农村困难群众、农村事业单位改革的“七所八站”下岗人员、老民师、治安和刑事犯罪分子等等。6月10日,我区出台实施了《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网格化包保管理制度的通知》、《关于开展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的通知》,根据区情实际和工作惯例,建立了“4级责任、11个网格、一格8员”的网格化体系,把一镇一街、63个村居、2个站所、 12万余人,全部纳入网格。相当于,全区每块“责任田”,都有了承包人,彻底理清了区级、部门、镇街、村居四个层面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了“区内有网、网内有格、格内有人、人有责任”的落实机制,推进了工作开展。
二、主要做法
按照省、市委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围绕维护稳定和四类风险隐患排查,我区确定了“三清四有五会”的原则要求,健全了体系,将管理、防控与服务,延伸至社会最末梢,实现了“上面千条线”和“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确保了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抓管有成效。
(一)夯基础,搭建组织架构。为切实做好网格化管理和四类风险隐患防范专项行动,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成立了区网格化包保管理领导小组和区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由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区属各部门和镇(街)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四类风险隐患排查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安全排查专项组,对口负责四类风险隐患防范。区主要领导每月初调度整体工作进展,网格长每月中旬召开本网格联席会议,听取各部门、各专项组工作汇报,梳理意见建议,做好问题整改。通过这种集体分析,共同协商,实现 “底数清、任务清、责任清”,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划网格,精细化管理体系。根据区情实际和工作惯例,我们把一镇一街、63个村居、2个站所,纳入网格,建立了“4级责任、11个网格、一格8员”的网格化体系。
四级网格责任体系分别是:
一级网格,由区级包保领导担任网格长。
二级网格,由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网格督导员;属地包保的镇街负责人担任网格员。
三级网格,由区直部门副科级干部担任网格督导协管员;属地包保的镇街干部和治安协管员担任网格协管员;
四级网格,由村居主要负责人和村居警务助理担任信息员。
其中,网格督导员侧重网格事项的督导,网格员负责网格事项的属地包保。在网格层级上,属“双包、双管、各有侧重”,确保“同奖、同罚、同担责”。
11个网格是:区内11个责任网格。
就是以村居为基本单元,根据网格内的村居数量、规模面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信访情况、四类风险隐患情况、村务实际等要素,按照管理难度和工作强度,把全区63个村居、2个站所,科学纳入11个网格统筹管理。
(三)明责任,强化队伍执行力。我们对“一格八员”分别确定了具体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和责任界定,通过分级负责、分格落实,建立了责、权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近期,我们通过信息公示、上墙图板、会议通报等形式,公开了“一个八员”的姓名、职务、包保范围和联系方式,把综治维稳、四类风险隐患防控、人口管理、帮扶矫正、矛盾预警、治安联防、社情民意反映等责任明确到网格、落实到人头,确保网格工作人员做到“会发现问题、会报告问题、会宣传政策、会解决事务、会服务群众”。
(四)摸底数,拓宽信息渠道。将村(居)干部、党员、群众代表、退休干部纳入信息收集体系,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集市、集会等日常场合,通过拉家常、走访、驻村联户、扶贫、问卷等多种灵活方式,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及时掌握重点关注对象的活动动向,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增强工作前瞻性和针对性。
(五)快处理,完善工作流程。以网格化信息台帐、四类风险防范排查手册等形式,建立起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对于一般性、业务性问题,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归口处理;对信访、涉军和四类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网格员第一时间汇报网格包保领导,召集四类专项工作组和有关单位人员,及时分析、研判和处理,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区网格办;对临时性突发紧急工作,实行立即报告、全程跟踪处理。对于甄别筛选出的重点事件和重点人群,由网格员随时掌握动态,按程序逐级汇报,积极稳妥的做好处置工作;对于网格内包保部门和镇(街)解决不了的工作,由网格员及时报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提报区党工委研究解决。
(六)抓重点,实现“一对一”防控。根据涉访涉诉和四类风险隐患的摸排情况,及时梳理,分析研判,确定重点对象。对每个重点防控对象,在所属网格内,成立专案工作组,因人因事施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聚众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涉恐、邪教分子策划破坏捣乱活动的,黑恶势力、暴力讨债的,屡次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以及重点信访群体和人员,都能在网格内按程序,得到依法依规化解。
(七)动态化,做好台账和档案管理。依托11个网格、34个区属部门、2个镇街、20名网格员、66名网格协管员、11名治安协管员、132名专职网格信息员、4000余名党员、群众代表,广泛收集信息,区级、部门、镇街、村居逐级建立台账,强化工作痕迹,注重动态管理,实现网格由“静态”向“动态”运行,形成了收集、记录、整理、分析、解决、督办的一体化联动机制。
(八)严考核,强化跟踪问效。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区网格办牵头,区党工委组织部实施,相关部门分工配合。区包保部门对网格内工作负督导责任,镇(街)对网格内工作负属地责任,督导责任和属地责任同考核,同奖惩。考核既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既看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敏感时期工作表现,又看平时工作积累。将网格化管理和风险四类隐患排查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与工作人员评先树优和绩效工资挂钩,确保营造风清气正、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几点体会
我们坚持社情民意在“格”中掌握、社会治理在“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格”中化解、便民服务在“格”中开展,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得到提高,重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一是小网格增进了大感情。目前,我区一镇一街的20名网格员、66名网格协管员、11名治安协管员、132名专职网格信息员,全部下沉到了63个村居和2个站所,大量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农户,走访民情,促进了作风转变,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
前段时间,我们对涉军人员进行了小范围的隐秘性排查,共排查出1978年以来退役人员1333人,未发现有涉访军人。通过摸排和见面,我们了解了任守领、尚爽等41名涉军人员的转业安置情况。这41名涉军人员,多年来反映安置不合理、工资低,要求兑现政策。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规定,与这部分人员,交心交流,面对面稳控,依法依规进行了兑现,圆满化解了这一历史性积累问题。
二是小网格维护了大稳定。信访、涉军和四类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在网格内就能区分轻重缓急,进行现场了解和处理。临时性突发紧急工作、甄别筛选出的重点事件和重点人群,都能在网格内处理和稳控。
近期,我区共排查四类风险隐患84个,调处59个。其中群体性隐患6个,调处2个;个人极端事件隐患10个,调处2个;安全生产隐患68个,调处55个,实现了“用自己人、守护自己的家”,筑牢了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